世居商丘古城的人们大多都知道,今存商丘古城原有东西南北4个城门,即东宾阳、西垤泽、南拱阳、北拱辰。
对其来历,清康熙四十四年的《商丘县志》记载得很清楚:“旧城(宋朝的南京城)周十二里三百六十步,明初少裁四分之一。弘治十五年(1502年)圮于水,正德六年(1511年)重筑,乃徏而北之,今南门即北门故址也。知州杨泰修,周冕继之,始克竣事。围七里二分五厘,共一千三百四丈二尺五寸,高二丈,顶阔二丈,址阔三丈。八年(1513年),知州刘信建四门外楼(即瓮城门楼)四座,及东、南门内楼二座,其在西、北者尚缺。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,知府王有为补足之,又增加角楼四,敌台一十三,警铺三十二。三十七年(1558年),巡抚都御史章焕檄知府陈学夔包以砖门四,东宾阳,西垤泽,南拱阳,北拱辰;水门二:一在南门东,知州王范建;一在南门西,指挥梅旻建。国朝(清)康熙二十六年,知县周宗文重修,复建门楼。”
历时500余年的商丘古城,经过历代重修保留至现在,其城门除瓮城不存之外堪称完好。
(相关资料图)
生活在这座古城的人,对城门的大致形状和基本面貌大多都很熟悉,可真正了解其城门的宽窄、高低和门洞进深等数据的也许并不多。现有笔者利用钢卷尺和激光测距仪等测量工具,对其进行了实际测量,现将有关数据同大家一起分享。
东城门(宾阳门)
外口(东口)宽4.33米,中间高3.57米;里口(西口)宽5.12米,中间高6.41米;门洞进深19.59米。
西城门(垤泽门)
外口(西口)宽4.20米,中间高3.36米;里口 (东口)宽5.02米,中间高5.80米;门洞进深18.15米。
南城门(拱阳门)
外口(南口)宽4.45米,中间高3.93米;里口(北口)宽5.05米,中间高5.12米;门洞进深19.63米。
北城门(拱辰门)
北城门即正门(中间门)。外口(北口)宽4.48米,中间高5.06米;里口(南口)宽5.24米,中间高6.02米;门洞进深20.66米。
20世纪80年代,北城门只有一个城门,即老城门。1990年,开始建北城门楼时,在原北城门左右两侧又各开了一个城门。也就是现在,人们所看到的北城门为3个城门。
北城门西侧偏门:门口宽5.03米,中间高4.66米,进深7.91米。北城门东侧偏门:门口宽5.05米,中间高4.62米,进深7.93米。
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,古城的四座正门,其外口的高度皆低于里口,外口的宽度也窄于里口,为什么会是这样?
原因并不复杂,在古代,一座修筑有四周城墙的坚固的城池,防御是其主要用途。要想安装在城门口的城门坚固耐用,就要在城门的修建上费点心思和工夫,以此来增加古城的防御功能。向里开的城门上下左右都要有依托,很大很厚实且又沉重的门板,需要有好户枢(门轴)来支撑。为了城门的坚固,关键且具薄弱环节的户枢要很好地隐藏起来,不至于暴露在外轻易受到损毁。 同时,关上的城门背后又要有很粗很长很坚固的、不止一个的大门闩。要知道,为了坚固,城门的门闩是伸到城门两侧的墙体里的,且穿门闩的墙体部位多是石质的。如此等等,形成城门里口、外口宽窄不等的情况,实属建城者的高明之举。
北城门正门两侧的偏门,因修于近代,仅为减轻正门的交通压力而修建,没有安装城门的考虑和必要,因此门口的宽度大于四座老城门。
来源:商丘古城
标签: